壬寅虎年到来之际,北京冬奥会也接踵而来。开幕式当天也是二十四节气的立春,奥运主火炬在北京熊熊燃起,随之而来的将是冰雪消融、春暖花开。冬与春的相遇,火与雪的交融,不负春光,不负未来。立春作为春天的起点,常常孕育着新的生机。而在本次冬奥赛场上也有很多的新人,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00后一飞冲天,令人欣喜。在2022年2月7日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,来自中国17岁苏翊鸣以高难度动作拿下高分,最终夺得银牌。这是中国单板滑雪首枚冬奥会男子项目奖牌,苏翊鸣创造了新的历史。翻开苏翊鸣的人生简历,他4岁开始滑雪,还曾参演过了电视剧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滑雪成为一名职业滑手,17岁成为冬奥会银牌得主……这样的新一代,中国的未来值得期待。18岁的谷爱凌“雪场凌空”,17岁的苏翊鸣“一鸣惊人”,21岁的李文龙“龙腾虎跃”,中国00后开始震惊世界!他们在赛场上所展现的青春力量,让许多人看得热血沸腾。自古英雄出少年。那些关于超越自我、突破极限的热血青春故事,让人看到青春最美好的模样,感染、激励、鼓舞着屏幕前的无数观众。那些尊重对手的场景,彰显着中国运动健儿开放从容的精神气质,为奥林匹克精神写下生动注脚。自信满怀,执着所爱;冲击奖牌,也享受比赛,这就是我们中国的00后!我相信他们在赛场上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精彩的表现,让我们共同期待!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,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行业都进入了萧条期、寒冬期,而北京冬奥的来临也带来了众多产业的春天。从昔日默默无闻的塞外小城到驰名中外的“滑雪小镇”,崇礼的蜕变,折射出冬奥会带来的产业转型发展机遇。据统计,目前崇礼有3万多人从事冰雪相关产业的工作。申奥前,崇礼只有4家滑雪场,而今已坐拥7家大型滑雪场、169条雪道。2018—2019雪季,“雪饭碗”让当地百姓的“钱袋子”鼓了起来。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,现在当地人的日子越过越好。借助筹办北京冬奥会的东风,京津冀“冰雪经济”逐渐升温,促动雪场建设、雪具销售、冰雪培训等冰雪产业链实现“一条龙”提升。随着冰雪运动“南展西扩东进”战略的推进,人们对冰雪运动从陌生到亲近,参与的人群犹如“滚雪球”般壮大。北京冬奥会后,3个赛区兴建、改建的比赛场馆以及配套设施都将向群众敞开大门。冰雪运动人口的“金字塔”不断夯实,筹办冬奥会带来的“连锁反应”,将在未来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。不负春光,奔向未来。无论是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健儿,亦或是我们的祖国乃至全世界,即使是我们这些普通人,都不可辜负这春光,抓住机遇奔向未来。虽然疫情如寒冬,割裂了世界,但奥运如新春,正在缝合世界。也相信通过这次的北京冬奥运会,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不分国籍、肤色和信仰,互帮互助,团结奋进,共创美好未来。
